一、名词解释
- 查莫斯
可能指托马斯·查莫斯(Thomas Chalmers),19世纪苏格兰牧师和社会改革家,早期社区社会工作实践者,倡导以科学方法解决贫困问题,强调个人责任与社区互助结合。 - 回想与强化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技术,指通过回顾(回想)特定行为并给予奖励或惩罚(强化),以增强或削弱该行为的重复概率。 - 学习理论
研究个体如何通过经验、观察或实践获得新知识和行为的理论体系,包括行为主义(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理论(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等。 - 过程目标
在项目或干预中设定的与程序、方法相关的阶段性目标,例如“提升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区别于结果目标(如“降低失业率”)。 - 概念
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是理论构建的基本单元(如“社会资本”“角色冲突”)。 - 理论性研究
以发展或检验理论为目的的研究,关注变量间的逻辑关系,而非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如探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随机抽取
抽样方法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概率均等,确保样本代表总体(如抽签、随机数表法)。 - 民意调查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公众对特定议题的态度或意见,用于政策制定或社会分析(如选举民意测验)。
二、简答题
- 行为主义个案工作技巧
- 正强化:奖励积极行为(如表扬)。
- 负强化:撤销厌恶刺激以鼓励行为(如减少任务量)。
- 消退:忽视不良行为以降低其频率。
- 系统脱敏:逐步暴露于焦虑情境并放松。
- 行为契约:书面协议明确目标与奖惩。
- 恰当利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
- 识别角色:明确领导者、协调者、跟随者等角色功能。
- 动态调整:根据阶段任务灵活分配角色(如危机时强化领导者)。
- 平衡权力:避免角色固化,鼓励成员轮换体验。
- 处理冲突:通过角色澄清化解地位竞争。
- 医务社会工作专业角色
- 倡导者:为患者争取医疗资源。
- 辅导者:提供心理支持(如疾病适应)。
- 协调者:链接医生、家属、社区服务。
- 教育者:普及健康知识(如慢性病管理)。
- 研究问题的来源
- 实践需求:实务中未解决的难题(如留守儿童教育)。
- 理论空白:现有理论的矛盾或未覆盖领域。
- 政策导向:社会政策引发的议题(如老龄化应对)。
- 个人观察:生活经验中的现象(如社区邻里疏离)。
- 比较分析法
- 定义:对比两个或多个案例、群体或政策的异同。
- 步骤:选择对象→确定维度(如经济、文化)→分析差异→得出结论。
- 应用:如比较不同国家的养老模式优劣。
三、论述题
- 我国个案工作本土化特点
- 文化适配:强调家庭本位(如“家访”融入儒家伦理),弱化西方个人主义。
- 政策影响:政府主导下(如民政系统)与精准扶贫结合。
- 方法整合:引入传统智慧(如“调解”技术与心理辅导结合)。
- 挑战:专业认同不足、城乡资源差异大。
- 社会撤离理论对老年社工实务的影响
- 理论核心:老年人逐步退出社会角色是必然且有益的。
- 实务应用:
- 消极面:可能过度鼓励被动接受服务(如养老院安置)。
- 批判调整:现代社工更强调“积极老龄化”,通过志愿活动等重构角色。
- 当面访问法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回复率与数据质量(可澄清问题)。
- 非语言信息辅助判断(如表情、语气)。
- 缺点:
- 成本高(时间、人力)。
- 受访者顾虑(如敏感问题拒答)。
- 访谈员偏见风险。
- 优点: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