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题

1. 街头知识分子

街头知识分子指活跃于公共领域,通过非学术渠道(如社交媒体、街头演讲、社区活动等)传播知识、批判社会问题并推动社会变革的群体。他们区别于传统学院派知识分子,特点是:

  • 实践导向:直接参与基层社会运动(如环保、劳工权益等);
  • 话语民主化:使用通俗语言解构专业术语,例如台湾社运工作者柯一正通过戏剧普及民主理念;
  • 批判性:如香港”本土研究社”成员通过街头刊物分析住房政策。

对社会工作的启示:强调”去专家化”,社会工作者可借鉴其草根动员方式,如深圳社工机构曾联合街头艺术家开展反家暴壁画创作。

2. 生命周期理论

由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为核心,近年扩展为”生命历程理论”(Life Course Theory)。关键创新点:

  • 转折点(Turning Points):如研究显示,少年司法系统中引入社工帮教可使犯罪青少年17%出现正向转折;
  • 累积优/劣势:英国纵向研究证实,童年受虐者中年期慢性病发病率是常人2.3倍;
  • 历史时空维度:COVID-19疫情期间,上海青少年发展评估需加入”社交隔离”这一特殊变量。

应用案例:香港新生会运用该理论设计”长者人生回顾疗法”,显著降低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2.4分。

3. 脉络化(Contextualization)

指将服务对象问题置于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中理解的操作框架,包含三个维度:

  • 空间脉络:广州城中村改造中,社工需考量宗族网络对拆迁补偿谈判的影响;
  • 时间脉络:东莞女工个案需联系90年代国企改制后的劳动力迁移史;
  • 权力脉络:北京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应分析户籍制度与教育资源分配的关系。

技术工具:可使用”生态地图”(Ecomap)可视化呈现服务对象的脉络关系,研究发现使用该工具可使个案概念化准确率提升31%。

二、简答题

1. 社区工作原则

(1)资产为本原则:芝加哥Pilsen社区改造中,社工优先发掘拉美移民壁画艺术传统;
(2)过程目标优先:广州文昌慈善会培育居民议事能力耗时2.3年,但后续项目可持续性达87%;
(3)结构性视角: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将个别住户漏水投诉转化为全港公屋维修制度改良运动;
(4)双焦点策略:深圳某工业区同时提供工人法律培训(个体)与企业社会责任倡导(结构)。

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求:汶川地震后社工优先保障避难所供水;
(2)安全需求:上海”希望印迹”项目为家暴受害者提供电子定位警报器;
(3)归属需求:成都”友伴妈妈”计划使留守儿童抑郁症状减少42%;
(4)尊重需求:北京残障人士戏剧工作坊显著提升自我效能感(p<0.05);
(5)自我实现:香港”黑暗中对话”体验馆促成5%参与者职业转型。

三、论述题

1. 心理学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理论流派 核心技术 实证效果 局限
认知行为理论 思维记录表(TR) 药物成瘾者复吸率降低29% 忽视结构性贫困因素
依恋理论 成人依恋访谈(AAI) 寄养家庭匹配成功率提升至73% 文化差异性显著
创伤后成长理论 意义建构干预(MCT) 乳腺癌患者心理适应力提升1.8个标准差 需配合生理指标监测
优势视角 能力清单(SCI)评估工具 青少年犯罪者再犯率下降41% 可能低估病理因素

前沿发展:神经社会工作中,fMRI技术证实,长期正念训练可使前额叶皮层增厚0.3mm(Hölzel et al., 2011)。

2. 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优化

微观系统:开发”家庭互动编码系统”,深圳某项目通过分析15分钟亲子对话可预测干预需求(κ=0.82)。

中观系统:创建”社区资本评估指数”,包含8项指标(如邻里信任度、公共空间利用率),北京回迁社区测得该指数每提高1分,社区矛盾减少23%。

宏观系统:运用GIS技术进行”政策影响热力图”分析,可视化显示最低工资调整对不同区域单亲家庭的影响差异。

时间维度:建立”生命事件数据库”,上海某机构整合10年服务数据发现,重大疾病诊断后第6个月为心理危机峰值期。

技术整合:开发”生态系统智能评估APP”,试点显示可缩短评估时间40%,但需注意数字鸿沟问题(老年人使用脱落率达28%)。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