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家庭结构图(Genogram)
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直观展示家庭三代以内的成员结构、关系模式(如婚姻、离异、收养)、关键事件(如疾病、死亡)及互动特征(如冲突、疏离)。社工通过分析家庭结构图识别家庭系统中的问题根源,常用于家庭治疗或个案评估。 - 叙事治疗(Narrative Therapy)
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由迈克尔·怀特和大卫·艾普斯顿提出。其核心假设是“问题本身不是人,人是问题”(即人不等同于问题)。通过引导案主重新讲述生命故事,挖掘被忽视的积极经历(称为“独特结果”),帮助其重构自我认同,摆脱问题主导的叙事(如将“我是抑郁症患者”改为“我曾成功应对抑郁”)。 - 社区基金(Community Fund)
由社区自主筹集、管理的资金池,用于支持本地公益项目(如老人送餐、儿童课后托管)。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补贴、企业捐赠、居民众筹等,强调“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例如,深圳某社区通过居民义卖筹集基金,改造老旧公共设施。
二、简答题
- 心理社会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 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冲突),社工需帮助案主觉察无意识行为模式。
-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强调环境与行为的交互作用,通过模仿、强化改变不良行为(如家暴者学习非暴力沟通)。
- 系统理论:将个人问题置于家庭、社区等系统中理解(如青少年逃学可能与家庭互动失衡相关)。
- 优势视角:挖掘案主内在能力与资源,而非仅聚焦问题缺陷。
- 社工面对非自愿案主的工作原则与方法
原则:- 接纳与非评判:承认案主抵触情绪的合理性(如强制戒毒者),避免道德指责。
- 动机访谈(MI):通过开放式提问、反射性倾听激发其改变意愿(如“您觉得继续酗酒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方法: - 建立信任:明确告知服务边界(如司法社工需说明“保密例外”条款)。
- 目标拆解:设定微小可行目标(如家庭暴力施害者先承诺“24小时内不动手”)。
- 利弊分析:协助案主理性评估维持现状与改变的代价(如犯罪青少年对比“坐牢”与“接受辅导”的后果)。
三、论述题
- 医务社工的内容、方法、挑战与机遇
内容与方法:- 危机干预:为突发重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如癌症确诊后的情绪疏导),采用“危机介入模式”快速稳定情绪。
- 资源链接:协助贫困患者申请医疗救助(如“嫣然基金”唇腭裂手术资助),运用“个案管理”整合多方资源。
- 医患沟通桥梁:调解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冲突(如向家属解释临终关怀意义),采用“共识会议”促进多方对话。
- 疾病适应辅导:帮助慢性病患者重建生活(如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小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健康行为。
挑战与机遇:
- 挑战:
- 医疗资源紧张导致社工服务边缘化(如医院优先保障临床治疗)。
- 新兴医疗技术引发的伦理困境(如基因检测结果是否告知患者)。
- 机遇:
- 老龄化社会催生“医养结合”需求,社工可主导跨专业团队协作。
- 互联网医疗扩展服务场景(如在线病友互助社群运营)。
- 社会工作评估的内容、目的与方法
内容:- 需求评估:识别案主问题(如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VS实际获得的服务)。
- 过程评估:监测服务执行质量(如社区戒毒项目出席率是否达标)。
- 结果评估:衡量干预成效(如低保户就业率提升百分比)。
目的:
- 科学性:确保服务基于证据(Evidence-based Practice),而非主观经验。
- 问责性:向资助方、公众证明资源使用效率。
- 改进性:通过反馈优化后续服务(如发现“亲子沟通工作坊”参与率低后改为晚间举办)。
方法:
- 定量工具:标准化量表(如PHQ-9抑郁筛查)、统计数据(如服务人次)。
- 定性工具: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如收集残障人士对无障碍改造的意见)。
- 参与式评估:邀请服务对象共同设计评估指标(如让孤寡老人选择“满意度”的评价维度)。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