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操作化
    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或理论转化为可测量的具体指标或变量的过程。通过操作化,研究者可以将理论中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研究中可观察、可操作的形式,从而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2.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文本、图像、音频等内容的系统分析,揭示其中的模式、主题或趋势。它通常用于研究媒体内容、历史文献、社交媒体等,帮助研究者理解内容背后的意义和结构。
  3. 抽样分布
    抽样分布是指从总体中多次抽取样本时,样本统计量(如均值、方差等)的分布情况。它反映了样本统计量的变异性,是推断总体参数的重要基础。
  4. 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推广到其他情境、人群或时间的程度。高外在效度意味着研究结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验证。

二、简答题

  1. 社会调查数据缺失的影响及避免方法
    • 影响:数据缺失可能导致样本偏差,降低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 避免方法
      • 设计合理的问卷,避免复杂或敏感问题。
      • 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式(如电话、网络、面对面访谈)。
      • 使用数据插补技术(如均值插补、多重插补)填补缺失值。
      • 加强调查员的培训,确保数据收集的完整性。
  2. 社会政策决策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
    • 决策方式
      • 自上而下:由政府或权威机构主导决策。
      • 自下而上:通过公众参与、利益相关者协商等方式形成决策。
    • 影响因素
      • 政治环境:政策制定者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
      • 经济条件:资源分配和经济可行性。
      • 社会需求:公众的期望和利益诉求。
      • 政策过程理论:如多源流理论、倡导联盟框架等。
  3. 政策模拟实验的核心思想及重要性
    • 核心思想:通过构建模型模拟政策实施的可能结果,评估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 举例:模拟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重要性
      • 帮助决策者预测政策效果,减少试错成本。
      • 提供科学依据,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社会调查中中立、科学和道德原则的冲突及处理
    • 冲突
      • 中立性要求研究者不偏不倚,但科学性和道德原则可能要求研究者介入或保护受访者权益。
    • 处理方法
      • 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受访者的隐私和权益。
      • 举例:在调查敏感话题时,采用匿名方式保护受访者隐私。
  5. 项目制
    项目制是指以特定项目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模式。它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时间限制和预算,适用于跨部门、跨领域的任务。
  6. 抽样框对于抽样调查的重要性
    抽样框是包含所有抽样单元的清单,是抽样调查的基础。一个好的抽样框能够确保样本的代表性,避免抽样偏差,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三、论述题

  1. 文献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 优点
      • 成本低,时间效率高。
      • 提供历史背景和理论支持,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
      • 避免重复研究,为新的研究提供方向。
    • 缺点
      • 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偏差或错误。
      • 难以获取最新的或未公开的研究资料。
      • 文献研究缺乏原始数据,难以进行深入分析。
  2. 需求评估、方案评估和效果评估在决策过程中的角色
    • 需求评估:识别问题的根源和公众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 举例:通过调查发现某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提出增加教育投入的需求。
    • 方案评估:评估不同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和潜在效果。
      • 举例:比较增加教师数量与改善教学设施两种方案的优劣。
    • 效果评估:评估政策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举例:评估教育政策实施后学生成绩的提升情况。
    • 作用
      • 需求评估确保政策针对性强。
      • 方案评估优化资源配置。
      • 效果评估为政策调整提供反馈。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