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
1. 叙事治疗理论的理论假设和治疗过程
理论假设:
- 问题外化:问题不是人本身,而是与人分离的外部存在。
- 个体是专家:个体是自己生活的专家,治疗师是合作者而非权威。
- 多元叙事:个体的生活故事是多元的,问题只是其中一种叙事。
- 意义建构:个体通过叙事建构生活的意义,治疗师帮助其重新建构积极叙事。
治疗过程:
- 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个体分离,帮助个体从外部视角看待问题。
- 解构问题:探讨问题对个体的影响,解构其消极叙事。
- 寻找例外:寻找个体生活中未被问题主导的例外事件。
- 重构叙事:帮助个体重新建构积极的生活叙事,增强其掌控感。
- 巩固新叙事:通过仪式、信件等方式巩固新的积极叙事。
2. 行动研究观点和程序
观点:
- 实践导向:行动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参与。
- 反思与行动循环: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不断改进实践。
- 参与性:行动研究注重参与性,研究对象也是研究过程的参与者。
- 问题解决: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具有强烈的应用性。
程序:
- 问题识别:明确研究问题,确定行动目标。
- 计划制定:制定行动计划和数据收集方法。
- 行动实施:在实践中实施计划,并观察效果。
-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行动效果。
- 反思与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反思行动,调整计划并进入下一循环。
3. 场域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对小组的启示
主要观点:
- 场域是动态的:场域是由个体、群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系统。
- 力量与冲突:场域中存在不同的力量和利益冲突,影响个体行为。
- 边界与规则:场域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个体行为受其约束。
- 资本与权力:场域中的资本(经济、文化、社会等)和权力关系影响个体地位和行为。
对小组的启示:
- 关注小组动力:小组是一个场域,社工应关注小组内的力量关系和互动模式。
- 平衡权力:帮助小组成员平衡权力,避免少数人主导小组。
- 建立规则:明确小组规则,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和表达。
- 利用资源:帮助小组成员识别和利用场域内的资源,增强小组凝聚力。
4. 青少年的理论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处于“身份 vs. 角色混乱”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青少年从习俗道德向后习俗道德发展,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
- 生态系统理论:青少年的发展受微观系统(家庭、学校)、中观系统(同伴关系)和宏观系统(社会文化)的影响。
5. 社会工作价值的矛盾与冲突
- 案主自决 vs. 保护责任:尊重案主自决权的同时,社工有责任保护案主免受伤害。
- 保密 vs. 信息披露:社工需在保密义务与法律要求或公共利益之间权衡。
- 公平 vs. 资源有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社工需公平分配资源,可能面临伦理困境。
- 文化敏感性 vs. 普遍价值观:社工需尊重案主的文化背景,同时坚持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二、论述题
1. 社工理论发展阶段以及特征
发展阶段:
- 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慈善组织和睦邻运动为代表,强调社会改革和社区服务。
- 专业化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社会工作逐渐专业化,形成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
- 理论化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系统理论、生态理论等被引入社会工作,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 多元化阶段(21世纪以来):社会工作理论呈现多元化趋势,强调文化敏感性、社会正义和全球化视角。
特征:
- 从实践到理论:早期以实践为主,后期逐渐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 从单一到多元:从个案工作为主发展到多种方法并存,理论视角更加多元。
- 从局部到全球:从关注本地问题扩展到关注全球性社会问题。
- 从补救到预防:从解决现有问题转向预防问题的发生。
2. 关于理论自觉
理论自觉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主动反思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包括:
- 理论反思: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反思理论假设和方法是否适用。
- 理论选择: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理论指导实践。
- 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 理论整合:将不同理论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框架。
意义:
- 提升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 增强社工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推动社会工作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3. 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道路
必要性:
- 社会问题复杂化:基层社会问题日益复杂,需要专业力量介入。
- 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社工可以提供专业化服务。
- 社会和谐需求:社工通过调解矛盾、促进参与,有助于基层社会和谐。
- 政策落实的桥梁:社工可以协助政府落实政策,确保政策惠及基层群众。
道路:
- 社区服务: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社工站等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
- 居民参与: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增强社区凝聚力。
- 资源整合: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体系。
- 政策倡导:通过调研和倡导,推动基层治理政策的完善。
- 能力建设:为基层干部和居民提供培训,提升治理能力。
举例:
在某社区,社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基层治理:
- 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老年人、儿童和家庭服务。
- 组织居民议事会,促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
- 与政府合作,推动社区环境改善项目。
-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增强居民归属感。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网络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