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 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参考答案:A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书本知识重要,但是种不出水稻来,必须在田里 才能种出水稻来”,体现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项,认识水平的提高不能代表实践水平 的提高,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C项,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理论指导会对实践效果产生相反的作用;D项,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比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更为重要。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 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参考答案:D
【解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②社会意识内部 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其中,社会意 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 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率,这意味着率 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
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参考答案:A
【解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之间的比例,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机器人的使用会导致资本构成中劳动力数量的降低,所以会导致资本技 术构成提高。B项,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只能是剩余劳动,并不会发生改变;C项,劳动生产 率提高会导致个别商品价值降低;D项,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 剩余价值,是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
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
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参考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一表述鲜明地指出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A项,工人 阶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础,但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即工人阶级本身,也与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 的区别;CD两项,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D
【解析】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6.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 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 )。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D.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参考答案:D
【解析】邓小平同志在十三大召开前夕的论述,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 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A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最早 是在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的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来的;B项,十三大首次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理论;C项,十三大首次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7.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 )。
A.使土地的城镇化先于人口的城镇化
B.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C.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D.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参考答案:B
【解析】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当前我国实行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实现人口城镇化。A项,土地的城镇化优 于人口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的缺陷;C项,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最本质、最关键的东西;D项,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城镇化的途径。
8.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 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是()。
A.中央授权之外的剩余权力
B.特别行政区的完全自治权
C.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
D.特别行政区本身固有的权力
参考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所有地方行政区域拥有 全面管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其惟一来源是中央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 度自治权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权,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
9.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这些主张 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
A.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B.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C.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
D.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参考答案:B
【解析】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项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题干中的工业救国等主张只看到了第二项历史任务,忽 视了第一项历史任务。
10.毛泽东在谈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 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是指( )。
A.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B.没有推翻帝制
C.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D.孙中山没有继续革命
参考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项,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项,辛 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以及张勋复辟,都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D项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进行革命,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1.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改变了各帝 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大战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 )。
A.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
B.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
C.认识到必须先改造国民性
D.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彼此厮杀,暴露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弱点,使 中国的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
12.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军创立以来的经验 ,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中心思想是( )。
A.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B.中国共产党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C.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D.在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
参考答案:C
【解析】1929年的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认真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在党组织和军队以农民为主要成分 的环境下,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对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坚持具有重要的意义。A项,1927年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 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B项,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是共产国际的支部,服 从共产国际的领导;D项,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了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始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践。
13.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 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个人成功 的果实之所以应该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
A.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直接条件
B.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C.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D.个人成功的根本保障
参考答案:B
【解析】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14.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 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 )。
A.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
B.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C.个体从社会获得的满足程度
D.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D
【解析】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 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 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15.201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 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面对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的局面,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 )。
A.亚洲安全观
B.共同安全观
C.地区集体安全观 D.总体国家安全观
参考答案:D
【解析】201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党总书记、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 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6.近年来,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恐怖主义、分离主义愈加猖獗,教派矛盾不断升级,尤其是极端恐怖势 力于2014年6月29日宣布成立“伊斯兰国”(ISIS),并宣称建立地跨西亚北非的“哈里发帝国”,对该地区 的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并且给美国的全球战略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美国( )。
A.“和平演变”战略归于失败
B.“中东收缩”战略提上议程
C.“重返亚太”战略受到牵制
D.“北约东扩”战略被迫搁置
参考答案:C
【解析】近年来,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恐怖主义、分离主义愈加猖獗,教派矛盾不断升级使得“重 返亚太”战略受到牵制。
多项选择题
17.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 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 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 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 、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 )。
A.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C.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D.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参考答案:ABC
【解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D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8.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 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 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
A.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B.精确把握事物的度
C.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D.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BCD
【解析】“平衡”就是要精确把握事物的度,坚持适度原则,从而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关关系 ,从而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A项,题中并未涉及到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19.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 )。
A.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B.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C.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D.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
参考答案:ACD
【解析】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任何历史人物 ,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 、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B项,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 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0.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 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的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 件。”上述论断表明( )。
A.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参考答案:ABC
【解析】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并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 周期性特征相适应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 。D项,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 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 )。
A.公众生活规制 B.公共事业规制 C.社会经济规制 D.反托拉斯法
参考答案:BCD
【解析】微观规制主要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 法权益。微观规制的主要类型有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反托拉斯法即政府通过立法的 方式确立一整套规范性的法令,以禁止竞争性行业的垄断,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公 共事业规制主要针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社会经济规制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22.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 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当前,我们之所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强调重视 人才、用好人才,是因为人才是( )。
A.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B.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第一资源和国家战略资源
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因素
参考答案:ACD
【解析】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第一资源和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B项,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 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3.到2012年底,我国仍在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家庭约1.9亿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农村家庭承 包耕地总面积的92.5%;仍实行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村、组约有2000个;已发展起农业专业合作社68.9万个,入 社成员5300多万户;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余万个,带动的农户约1.18亿户;约有2556万亩耕地由企业 租赁经营,上述现象表明在我国农村( )。
A.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
B.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C.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最基本的经营形式
D.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承包权
参考答案:AC
【解析】材料中体现出农业经营的主体有农民、集体统一的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且出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与企业租赁经营,可见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我国农民承包的耕地面积占家庭承包耕 地总面积的绝大部分,因此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最基本的经营形式。B项,我国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 决定了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或农民集体;D项,不论土地经营权如何流转,农民都有土地的承包 权。
24.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来自一 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 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 。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
A.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B.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C.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D.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
参考答案:ABD
【解析】基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能够直接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因此能够推 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基层人大代表具有基层工作的经验,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因此,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的比例,能够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发 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C项,人民群众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参与国家管理,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25.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其中第三季度增长为7.3%,创下 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总体上看,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稳中有 进的态势没有变,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仍比较大。这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经济 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 )。
A.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B.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减弱
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D.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参考答案:ACD
【解析】同过去的三十年相比,我国的经济新常态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包括:①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 速增长;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③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B项是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 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B.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参考答案:ABCD
【解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包括:①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 进步;②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④有利于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27.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含义。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 午战争,清朝在战争中战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 )。
A.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
B.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C.台湾被日本侵占
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参考答案:BCD
【解析】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 普遍觉醒。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对中国瓜分的 狂潮。A项,1861年起,广州副税务司英人赫德任总税务司(初为代理),一直管理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可 见,中国海关的行政权早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落入外国人之手。
28.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 人士的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政府组织案、国民大全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五项协议。 按照协议规定建立的政治体制相当于英国、法国的议会制和内阁制,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而且国民党在 政府中占着明显的优势。对政协的上述协议,共产党赞同并决心严格履行,这是因为它有利于( )。
A.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B.打破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局面 C.改变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 D.保障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参考答案:ABD
【解析】1946年的政协决议虽然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 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C项,这次 政治协商会议并没有改变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并且也不能构成共产党赞同决议的原因。
29.1979年,针对当时存在的是否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 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这种说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
A.没有把毛泽东与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区分开
B.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分开
C.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区分开
D.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分开
参考答案:CD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并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30.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 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这表明 个人品德是( )。
A.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及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
B.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C.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
D.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
参考答案:ABC
【解析】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 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D项,个人品德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不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
31.1763年,老威廉 ·皮特在《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的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 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 ,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能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 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凸显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是( )。
A.权力决定权利
B.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C.权力优先于权利
D.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参考答案:BD
【解析】按照法治思维,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①权力来源于权利;②权力服务 于权利;③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④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A项,权力来源于权利,但权力并不由权利 决定;C项,权利优先于权力,而不是权力优先于权利。
32.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 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这两个纪念日( )。
A.彰显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主要战场的伟大作用
B.是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付出巨大牺牲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重与缅怀
C.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
D.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
参考答案:ABCD
【解析】两个纪念日的设立,彰显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主要战场的伟大贡献,是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 略付出巨大牺牲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重和缅怀,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有助 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这是对否定南京大屠杀右翼复辟势力的庄严警告和法律压制。
33.2014年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 开创性的历史盛会,硕果累累,其中,《北京反腐败宣言》的通过尤为引人注目。该《宣言》通过的意义在于,各成员国( )。
A.杜绝了跨国腐败行为的发生
B.将形成携手打击跨境腐败的网络
C.加强了涉腐、涉案赃款跨境流动的信息共享
D.达成了就追逃、追赃开展执法合作的重要共识
参考答案:BCD
【解析】《北京反腐败宣言》的通过将形成携手打击跨境腐败的网络,加强了涉腐、涉案赃款跨境流动 的信息共享,达成了就追逃、追赃开展执法合作的重要共识。A项,跨国腐败的行为只能遏制,不能从根本上 杜绝。
问答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 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20日下午在杭 州会见出席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他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 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促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岗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 因此实现了事业梦,人生梦。目前,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了30亿人,普及率达40%,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即使是世界上 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联网,就接入了人类这个大家庭。同住地球村的“居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极 大的拉近了距离,互联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形成了世 界网络大市场;一个短小的视频通过全世界网民的点击,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宠儿;提供高速 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服务,几乎已是各国旅游“设施”的标配。当然,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等,甚至对国家主权、安全、发 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这取决于“命运共同体”如何 认真应对、谋求共治。从这样的视野来看,已走过20年岁月的中国互联网,站在了大有可为的新起点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1日)
材料2
中国互联网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实现了20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一再突破,而且 带来了新的思维理念,有人把他概括为“互联网思维”。对何谓“互联网思维”目前还没有定论。然而,打 破思维定势,主动革新自我是互联网思维不变的主题,意味着“便捷、互动、用户至上”等理念。这些理念 让人们不断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变革。如果把沃尔玛等传统龙头企业比作大象,那么互联网上的小商户只能叫蚂蚁。数百万只蚂蚁聚合起来,吃掉 大象并非没有可能。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任何一家传统商业企业要想把数百万个商家和近亿客户装进来 是不可想象的。既然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更有利于“蚂蚁”生存,“大象”要彻底摆脱危机,可能就要让自己某种程度上也变 成“蚂蚁”,至少自身要具备“蚂蚁”的特性。道理很简单,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灵活的“蚂蚁军团”作战,庞大的体量以及传统组织形式带来的大企业病,很可能让“大象”的优势转变为劣势。只有彻底改变基因 ,让“大象”内部产生无数个热衷创业的“蚂蚁”,这仗才有的打,毕竟,和蚂蚁打仗,大象有力用不上,但更庞大、更强大的蚁群则成为最后的胜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5月26日等)。
(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 运共同体”?(5分)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5分)
参考答案:(1)①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互联网像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存,既 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②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影响,也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 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互联网把世界各国连接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各 国的共治才能建立完善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作为一个网民,应该强化网络共同体意识,遵循网络法规和 道德,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
(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 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互联网时代的传统龙头企业(“大象”)和互联网上的小商户(“蚂蚁”)作为矛盾的双方,各有其优势和 不足。“大象”和“蚂蚁”应该相互吸取对方的优点,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互联网构造的平台 上得到共同的发展。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计划经济时期全靠国家管理市场,市场边角被忽略,很多小商品没人去生产,有些新的 市场需求也没人去注意。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是只要市场有需求,它就会去满足。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就需要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经济学 家成思危讲过这样一则寓言:著名科学家牛顿养了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他在墙上开了两个洞,一个 大洞。一个小洞,有人笑话他说,你还是大科学家呢,开一个洞就够了,小猫也可以走大洞嘛。牛顿说不对 ,如果两个猫同时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猫占住了,小猫就无路可走。要真正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就要 建立真正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银行,让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因为从商业角度说,大银 行本身就嫌贫爱富,嫌小爱大。小微企业市场风险很大,交易成本也高。跟大企业签一个1亿元的合同,相当 于跟小企业签20个500万的合同。现在居民和企业手中有大量存款,而小微企业却贷不到款。这就需要一条通 道,这条通道就是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民营的、小型的金融机构有利于解决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大企业是我国经济的脊梁,小微企业是血肉。没有大企业国民经济站不起来,但是如果小微企业垮了,那国 民经济不成了骨头架子了吗?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多 项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减负添力。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对民营银行长期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小微企业打开 直接融资大门,是开创性的制度安排。一大批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小微企业将会成长为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的参天大树。
摘编自光明网(2013年11月15日)、新华网(2014年11月21日)
(1)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6分) (2)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大猫”指公有制经济,“小猫”指非公有制经济,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的原因有 以下几点:
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 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还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 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③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又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 的活力和创造力。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更好的发挥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要做到如下两个方面:
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间。
②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25年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十月十五日丁祭过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子贡三位在上海的文庙里吃着冷肉的时候 ,有四位年轻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红漆的四轿。一直闯进庙来,里面才走出一位脸如螃蟹,胡须满腮的西洋 人来。原来这螃蟹脸就是马克思。孔子一见来的是马克思,他便不由得惊喜地叫出:啊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呀!你来到这庙里来,有 什么见教呢?马克思说:我是特为领教而来。我们的主义已经传到你们中国,我希望在你们中国能够实现。但是近来有些 人说,我的主义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着的中国,我的主义是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因此我便 来直接领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么样?和我的主义怎样不同?孔子说:难得你今天亲自到了我这里来,太匆促了,不好请你讲演。至少请你作一番话罢。你的理想的世界是怎样的呢?马克思说:我的理想的世界,是我们生存在这里面,万人要能和一人一样自由平等地发展他们的才能,人人 都各能尽力做事而不望报酬,人人都各能得生活的保障而无饥寒的忧虑。这就是我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 需”的共产社会。孔子说: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你请让我背一段我的旧文章给你听罢。“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不是和你的理想完全是一致的吗?马克思说:我的理想和有些空想家不同。我的理想不是虚构出来的,也并不是一步可以跳到的。我们先从历 史上证明,社会的产业有逐渐增殖之可能。其次是逐渐增殖的财产逐渐集中于少数人之手中,于是使社会生 出贫乏病来,社会上的争斗便永无宁日。孔子说:我从前也早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呀!孔子的话还没有十分落脚,马克思早反对起来了:不对,不对!你和我的见解终竟是两样,我是患寡且患不 均,患贫且患不安的。你要晓得,寡了便均不起来,贫了便是不安的根本。所以我对于私产的集中虽是反对 ,对于产业的增殖却不惟不敢反对,而且还极力提倡。所以我们一方面用莫大的力量去剥夺私人的财产,而 同时也要以莫大的力量,来增殖社会的产业。孔子说:尊重物质本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洪范八政食货为先,管子也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 知荣辱”。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马克思到此才感叹起来: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 全是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
摘编自郭沫若《马克思进文庙》
(1)“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
(2)如何理解孔子与马克思对话中谈到的他们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与“一致”?(6分)
参考答案:(1)“马克思进文庙”是发生在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其历史背景主要包括:
①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更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的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要不要马克思主义以及以什么主义改造中国的争论。
②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组织 上的准备。
(2)①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一些具体主张上有差别,但两者并 不是对立的,两者都为中国社会所需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a.孔子所设想的理想世界是一种空想,并没有提出实现理想世界的现实途径。马克思提出了理想世界并且为 实现这个理想社会找到了现实的途径。比如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 义社会最终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b.孔子的思想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而马克思的思想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马克思的理想社会是没有剥削 、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
c.孔子所说的“物质的重要性”是从纯粹的物质财富数量的重要性上强调的,马克思强调的“物质的重要性 ”是强调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些具体主张上有相通之处,这是先进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 想基础。
a.孔子和马克思都看到了“物质的重要性”,都主张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平等和睦的理想世界。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吸收了包括孔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中蕴含了朴素的共产主义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以及大同思想,这都是与马克思的思想契 合的。
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0月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在中央全会上第一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体现了对法治的高度 重视,会议结束后,微博上的各种评论,满是对法治进步的渴望:“想要法治的果实,就要给它阳光雨露”,“期待法治进入与人民互动的2.0时代”,“法治不仅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它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 百姓福祉”。……《韩非子》有句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尊奉 法律,需要执政者、治理者发力,引导之,提倡之;遵守法律,需要全体公民给力,用法律要定分止争。维 护之,践行之。网络上,已经有人以普通人“小明”为例,演绎“四中全会与你我有啥关系”。有人说,法 治于人就如同空气,你可能不会时时刻刻意识到它的存在,可一旦缺少就立刻窒息。的确,从出生到生长,从成家到立业,无不需要法治的护航,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完善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 规,提高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四中全会催动“法治的春天”,有着温暖人心的春意,当越来越多的人在 法治的护佑下感受着畅快的呼吸,法治才能成为内心时时恪守的律令。也不用回避,中国的法治还有很多问 题。从“暂行50多年”的高温条例,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尚无完善法律,中国的法治进程需要紧跟时 代的步伐。四中全会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开出了药方,但最根本的还是提升全社会对法治的信 心与信任。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所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才是法治的力 量所在,尊严所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日)
材料2:
法治是人类为了征服自己,由人类自己立法进行自我管理,这远比征服自然困难得多,特别是约束公权力,非有高度的觉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难以成其事。任何国家法治的确立都不是在一盘散沙状态下随 随便便建立起来的,而是必须有坚定的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部署。迄今为止,尚未有法治成功的国家是在群龙无首、四分五裂的状态下实现法治的。恰恰相反,就法治发达国 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的法治之所以能够最终确立,都是自上而下、从官到民表现出对法治执着的追求,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情况极其复杂的大国建设法治,更需要有自上而下坚强统一 的领导,要有统一的意志,坚决果断一体推行。正是基于这一情况,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
(1)如何理解“法治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6分)
(2)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分)
参考答案:(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 安。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法治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 。不仅如此,法治更关乎百姓的福祉,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来讲,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 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②从法治建设的各方面来讲,无论立法、执法、司法还是守法都与百姓息息相关。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 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局面,就必须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各种破坏、犯罪 活动都能受到有力打击和有效控制,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能得到正确有效地处理。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最靠 得住的办法就是实行依法治国。
③从人的一生福祉来讲,无不需要法治的护航。我们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 卫者。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作出解释: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把党的领导贯彻 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 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 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与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有一段深刻的对话。蒙哥 马利说,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 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毛泽东说,你的看法 是,那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要向外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 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 者。“蒙哥马利之问”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然而,这样的逻辑与中国人千百年来 的民族心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 基因”。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 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 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 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 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 “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最终罢战息兵。孙中山先生曾在日本演说,“东方的文化是王道,主张仁义道德,西方的文化是霸道,主张功利强权。讲仁 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凌,无数仁 人志士高喊“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但只是为了获得免于被欺凌的自由,为了以平等的姿态屹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和平学之父”约翰 ·加尔通所说,有些人总希望有一个暴力选择,但中国以自己特 有的视角来观察现实,阴阳平衡、尊重智慧、众生平等理念被视为理所当然,和平关系的普遍原则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为起点。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2014年3月,习近平在法国向世 界宣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读懂了“和”文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流淌的血脉,就感受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那种无法改变的“和”的气度与内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2日,2014年5月20日)
(1)毛泽东和蒙哥马利的“对话”反映了什么?(4分)
(2)如何理解习近平说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6分)
参考答案:(1)毛泽东和蒙哥马利的对话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不同认识和判断。东西方文化 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西方一些人崇尚“国强必霸”的逻辑,认为强大了必然会搞侵略,这是“铁律”。西方的发展史就是一部 侵略史,他们企图用他们的逻辑来担忧中国的未来发展会威胁世界。西方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中国未来发展的 担忧和戒备也反映了其根深蒂固的“中国威胁论”逻辑。
②中国崇尚“以和为贵”,认为应互相尊重,侵略他人违背正义和公理。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 人民对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是永远铭记的,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比其他任何民族都强烈。中国一贯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称霸、不扩张、不结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
(2)“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说 明中国这头睡狮已经醒了,具体表现为:
a.持续而强劲的经济增长,中国已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重要国家,跻身亚洲领导者行列。
c.中国是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当今世界事务没有中国的参与就是不完整的。
d.军事上有现代化的国防体系,国防现代化呈加速之势。
e.文化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是众多外国人向往的地方。
②“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指中国虽然强大了,但是中国不会走西方“国强必霸”的老路,具 体有以下几点内容:
a.中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b.中国越发展,越要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奉行互利共赢的 开放战略,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和选择。中国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时,始终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 、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世界各国。
c.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是是由我们的历史传统和所面临的“世情”“国情”所决定的。中华民族是一个 爱好和平的民族,当前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发展,而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也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
d.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世界需要读懂中国,明白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贡献和机遇而不是威胁,是和平 合作而不是动荡,是文明进步而不是倒退。